当前位置:主页 > 相关行业 >

天论原文及翻译_天论翻译_热点聚焦

发布时间: 2023-02-19 08:44:09 来源:互联网

1、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,不会因为圣君尧就存在,也不会因为暴君桀就灭亡了。

2、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大自然的规律,事情就办得好;用错误的治理措施对待大自然的规律,事情就会办糟。


【资料图】

3、加强农业生产而又节约开支,那么天不可能使人贫穷;生活资料充足而又能适应天时变化进行生产活动,那么天也不可能使人生病;遵循规律而又不出差错,那么天也不可能使人遭祸。

4、所以水旱灾害不可能使人受饥挨饿,寒暑变化不可能使人生病,自然界反常的现象不可能使人遭难。

5、荒废农业生产而用度奢侈,那么天也不能让人富有。

6、保养简略而行动逆时,那么天也不能让人保全。

7、违背礼义正道而胡作非为,那么天也不能让人吉祥。

8、所以水灾旱灾还没来就闹饥荒了,冷热还没迫近就生病了,自然灾害还没产生就有了凶险。

9、这遇到的天时和太平时期相同,然而灾殃灾祸却和治世不一样,这不可以怨天,事物的规律就是这样。

10、所以明辨了自然界的规律和人应采取的行动,就可以称得上圣人了。

11、不必刻意去做就成功了,不必刻意去求就获得了,这就叫做“天职”。

12、像这样子,虽然深奥,“至人”是不会刻意去加以思虑的;虽然伟大,“至人”是不会刻意去加以费力的;虽然精微,“至人”是不会刻意去加以考察的,这就叫做不和天争夺职分。

13、天有天时,地有地利,人有人治,这就是说人(能与天地)并立为三。

14、舍弃自身能够并立为三的部分,而(一味地)期待自己能够并立为三,那就错了。

15、众多星辰相随旋转,太阳月亮交替映照,春夏秋冬轮流降临,阴阳交感,大化万物,风和雨广博地沾施,万物各自得这些的调和而生长,各自得到这些的滋养而成熟,看不到他在做事情而只看到成果,这就叫做“神”。

16、大家都知道他成就万事万物,却不知道他无形无迹,这就叫做“天功”。

17、只有圣人是不刻意去求了解天的。

18、“天职”建立以后,“天功”已经完成,具备了形体而人的精神就产生了出来,好,恶,喜,怒,哀,乐的情感就蕴藏在里头了,这就叫做“天情”。

19、耳朵,眼睛,鼻子,嘴巴,形态,各有它和外物交感(的功用)而不能互相替代,这就叫做“天官”。

20、心灵处在胸中,来主宰五官(耳,目,鼻,口,形态),这就叫做“天君”。

21、裁择其它的物类来奉养人类,这就叫做“天养”。

22、顺着人类的需要叫做福,违逆人类的需要叫做祸,这就叫做“天政”。

23、遮暗“天君”,混乱“天官”,废弃“天养”,违逆“天政”,背反“天情”,以致于丧失“天功”,这就叫做大凶。

24、圣人清明他的“天君”,调正他的“天官”,周备他的“天养”,顺当他的“天政”,涵养他的“天情”,进而来保全他的“天功”。

25、如此,圣人就会知道他所应该做的事情,知道他所不应该做的事情;就能够在天地间尽职而役使万事万物了。

26、圣人的行动完全合理,他的养生完全顺适,他的存在不会伤害到万物,这叫做知天。

27、所以一个真正大巧的人,存于他有所不为;真正一个大智慧的人,在于他有所不思虑。

28、圣人对于天的关注,仅止于表现出来可以预期的现象;对于地的关注,仅止于表现出来适合生长的土宜;对于四时的关注,仅止于表现出来可以从事劳动的次序;对于阴阳的关注,仅止于表现出来可以治理的方法和状况。

29、圣人会任命专家守住天的规律,而自己守住人道。

30、治或乱,是天造成的吗 我说:“日,月,星,辰,瑞兆,历数,是大禹,夏桀所共同面对的。

31、大禹,天下太平,夏桀,天下大乱。

32、(可见)治或乱,不是天造成的。

33、”治或乱,是四时造成的吗 我说:“农作物在春夏时候纷纷萌芽,茂盛,成长,在秋冬时结谷,蓄积,收藏,这又是大禹,夏桀所共同面对的。

34、大禹,天下太平,夏桀,天下大乱。

35、(可见)治或乱,不是四时造成的。

36、”治或乱,是地造成的吗 我说:“万物有了大地就会生长,万物没了大地就会死亡,这又是大禹,夏桀所共同面对的。

37、(可见)治或乱,不是地造成的。

38、”《诗经》说:“上天创造了高大的歧山,周太王加以开垦,经过他的经营,周文王继承后,让百姓过安定的生活。

39、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40、天不会配合那些厌恶寒冷的人就停止冬天的到来,地也不会配合那些厌恶辽远的人就改变他的宽广,君子不会因为小人喧哗不休就停止他的品行修养。

41、天有着常道,地有着常数,君子有着常规,君子强调常规,而小人(完全)只计较功利。

42、《诗经》说:“实践礼义而没有差错,何必害怕别人的闲言闲语呢 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43、楚王后面护从的车马有千乘之多,并不是他有多聪明;君子吃吃豆子,喝喝清水,并不是他有多笨,这都是偶然造成的。

44、至于志意修美高洁,德性深厚笃实,生于当代而有志于古道,那是(完全)操之在我的啊!所以君子会急于(认真做)那些操之在我的事情,而不贪慕那些属于天的事情;小人会放弃那些属于操之在我的事情,而(一味地)贪慕那属于天的事情。

45、君子会急于(认真做)那些操之在我的事情,而不贪慕那些属于天的事情,所以每天都在进步;小人放弃那些操之在我的事情,而(一味地)贪慕那些属于天的事情,所以每天都在退步。

46、所以君子之所以每天都在进步,和小人之所以每天都在退步,是一样的道理。

47、君子和小人之所以相差得如此悬殊,原因就在这里。

48、陨星坠落,林木怪呜,国人都十分恐惧。

49、问:“这是怎么回事呢 ”我说:“这没有什么。

50、这不过是天地的变动,阴阳的变化,事物少出现的现象罢了!觉得奇怪,可以;感到畏惧,那就不对了。

51、太阳,月亮有亏蚀的现象,风雨有不合时的情况,怪星偶然出现,这是没有那个世代不曾出现过的啊!在上位者贤明而政治清平,那么即使是同时兴起,也没什么伤害;在上位者昏暗而政治险酷,那么即使没有一项出现,也没有什么助益。

52、星辰坠落,林木怪呜,是天地变动,阴阳变化,事物少出现的现象罢了。

53、觉得奇怪,可以;感到畏惧,那就不对了。

54、”已经发生的事物里头,只有人祆是最最可怕的了。

55、草率地耕种会伤害农作物,草率地耘草会失去收成,政治险酷会失去民心,田地荒芜,农稼枯萎,粮价昂贵,百姓挨饿,道路上有活活饿死的人,这就叫做“人祆”。

56、政令不清不明,举动措施不合时宜,农事不好好治理,百姓服劳役不按季节来,以致于牛马杂交,六畜反常,这就叫做“人祆”。

57、礼义不好好修治,内外没有分别,男女淫乱,父子互相猜疑,上下乖违背离,外寇内难同时产生,这就叫做“人祆”。

58、人祆是由于混乱而产生出来的,以上三种人祆交错出现的话,国家就不得安宁了。

59、这个说法非常浅近,它的灾害却非常惨重,可以觉得奇怪,也应该感到畏惧。

60、古书上说:“万物的怪异现象,经典里头是不详细说明的。

61、”没有用处的论辩,不急需的考察,都该抛弃掉而不加治理。

62、至于君臣间的大义,父子间的亲情,夫妇间的分别,那就应该天天钻研探讨而不放弃。

63、祭祷祈雨而下了雨,为什么呢 我说:“这没什么啊!就好像不祭祷祈雨而下了雨一样。

64、日蚀,月蚀而去救日月,天干旱而祭祷祈雨,卜筮一番然后决定大事情,并不是真的认为祈求就可能得到,而(只是)做为政治的文饰(安慰安慰百姓罢了)。

65、”所以在上位者认为是政治的文饰,而百姓却认为是天上神灵的表现。

66、认为是政治上的文饰就会吉祥,认为是天上神灵的表现就会凶险。

67、”在天里头,没有比日,月更明亮的了;在地里头,没有比水,火更明亮的了;在万物里头,没有比珠,玉更明亮的了;在人里头,没有比礼,义更明亮的了。

68、所以日,月不高悬的话,那么光辉就不够强烈;水火不累积起来的话,那么火光,润泽就不够广泛;珠玉不在外面闪烁的话,那么王公大人就不认为是宝贝了;礼义不施行在国内的话,那么功名就不能显耀。

69、所以人的生命来自于天,国家的生命来自于礼义。

70、在上位者崇尚礼义,尊敬贤人就能称王天下,重视法令,爱护百姓就可以称霸天下;在上者贪好私利,充满诈伪而国家危险,只会权谋倾轧,幽狠凶险而国家将会灭亡。

71、与其(一味地)推崇天而思慕他,怎么比得上将天当作物质而加以控制呢。

72、与其(一味地)顺从天而歌颂它,怎么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。

73、与其(一味地)盼望天时的调顺而静待丰收,怎么比得上配合时令的变化而使用它呢。

74、与其(一味地)听任物类的自然生长而望其增多,怎么比得上发挥人类的智能,来助它繁殖呢。

75、与其(一味地)空想着天然的物资成为有用之物,怎么比得上开发物资而不让它埋没呢。

76、与其(一味地)希望了解万物是怎样产生,怎么比得上帮助万物,使它茁长呢 所以放弃人为的努力,而寄望于天,那就违反了万物的原理。

77、扩展资料:《天论》节选自《荀子·天论》,有删节。

78、荀子(约公元前313-前230),名况,当时人尊称他为荀卿。

79、战国末期思想家、教育家。

80、《荀子》主要为荀子所著,共三十二篇,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作。

81、荀子认为“第一,天是自然之物。

82、自然发展变化有它的客观规律性,不能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。

83、第二,天道只是自然现象,而不是神在主宰,并且与人事无关。

84、第三,人应当认识自然,利用自然,而不应当依赖自然,更不能迷信天命。

85、荀子不仅把自然界按照它本来的面目来理解,而且提出了“制天命而用之”的光辉思想。

86、这是荀子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。

87、文章首句提纲挈领,表明观点,即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”,而后以此言立之,“天有其时,地有其财,人有其治”,毋应越俎代庖。

88、后又语人:物畜而制之,制天命而用之,应时而使之,骋能而化之,理物而勿失之,愿于有物之所以成。

89、天地万物,各司其职。

90、人之思治,各常其道,人道未易,国泰民安,人之思行,知制天命,天命之知,其行曲治,其养曲适,其生不伤,天命之制,则在乎人焉。

91、《天论》语言富于文采和气势。

92、比如第一段中“强本而节用……妖怪不能使之凶”和“本荒而用侈……妖怪未至而凶”这两节文字意思相反,字句工整相对,从整体上看,运用了对比兼排比的修辞手法,而这两节文字分别又是由两组排比句构成,文字的工整严密令人叹服。

93、参考资料:《天论》-百度百科。
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标签: 制天命而用之 天下太平 做的事情 天下大乱

为您推荐